欢迎光临!

队伍建设

News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4568
  • 今天访问: 4649
  • 本月访问:60785
  • 上月访问:133088
  • 访问总数: 6241503
  • 会员总数: 314
  • 文章总数:5086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研教改>>队伍建设>>阅览文章

《分数乘除法问题》听课反思——方亮秀

发布时间:2014/11/18 16:43:48 信息来源:王国顺 访问量:606次  【打印】


《分数乘除法问题》听课反思

秣陵小学  方亮秀

2014年11月13日,“江宁区小学数学练习课研究现场会”在上坊小学召开。建邺区特级教师张勇成和区学科带头人张六林老师分别执教了两节观摩课。张勇成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分数乘除问题》、张六林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上两位老师教学方法各显特色,清晰的教学思路及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练习课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模仿性的机械练习,运用知识的练习少。另外,为突出“练”字,片面追求题型多,容量大,有的甚至搞“题海战术”,这样学生苦不堪言,老师也精疲力竭。为此,研究练习课显得非常必要,这对指导数学习题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张勇成老师执教的《分数乘除问题》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大部分学生最怕学的内容。而这一节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更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创设情境,唤醒已有认知

虽然这是一节练习课,但张老师始终将学生参加的“数学与生活”作品创作比赛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改以往练习课以“练”为主沉寂的课堂氛围。

课始,出示“数学与生活”比赛中,①男生有50篇作品获奖,②女生有40篇作品获奖,根据这两个条件说说男女生获奖篇数的关系,即③“男生获奖篇数相当于女生获奖篇数的 ”,④“女生获奖篇数相当于男生获奖篇数的 ”,再让学生从①②中选取一个条件,从③④中选取一个条件,根据选取的条件提一个问题使之成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应用的机会,让学生选取已知条件,编符合条件的应用题,这本身就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气氛热烈,最后汇报展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四个问题:⑴男生有50篇作品获奖,女生获奖篇数相当于男生的 ,女生获奖多少篇?⑵男生有50篇作品获奖,相当于女生的 ,女生获奖多少篇?⑶女生有40篇作品获奖,男生获奖作品相当于女生的 ,男生获奖多少篇?⑷女生有40篇作品获奖,相当于男生的 ,男生获奖多少篇?

二、扶放结合,梯度练习

张老师充分尊重学生,把上课的主动权交还给他们,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讨论,让每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说说自己的思路和做法,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要回答的问题。

课堂练习的难度有梯度的增加,在练习中巩固,在巩固中提高,在提高中深化。本节课,张老师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循序渐进。老师没有要求把谁看作单位“1”,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把谁看作单位“1”,再根据相关的数量关系式,列相应的算式,这种求同存异的理念,让课堂精彩不断,意外不断,让课堂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正当学生徜徉在解题的愉悦之中,教师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拔高一个层次,学生顿时眉头紧锁,当老师适当的提示,扶着学生寻找第一个数量关系,学生试着寻找第二、第三个数量关系,学生步步深入,似乎又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此具有挑战性的一题,将数学与生活以及条形统计图、分数乘除法问题等多方面知识紧密联系,让原本轻松的课堂瞬间凝固,在教师的帮扶之下品尝到胜利的甜头后,紧接着乘胜追击,为这节练习课圆满的画上一个句号。

三、尊重差异,百家争鸣

分数乘除法问题时六年级教学的重点、难点,张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理清数量关系”的重要性。教师不明确要求谁是单位“1”,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找单位“1”,学生寻找的单位“1”不一样,那也就会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因此,每题都会有多种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注重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得出这个结果,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当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学生应该自发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张老师的练习课,为我们今后的练习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原来不仅仅是新授课可以“活起来”,练习课同样可以“活起来”,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数学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上一篇:听课反思——吴亚琼
下一篇:听课反思——乔玺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