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30 9:59:34 信息来源:王国顺 访问量:648次 【打印】
语文新教师基地培训听课反思
秣陵小学 武晓燕 2014.10.24
10月24日,我参加了江宁区2014年新教师基地培训课程,有幸在百家湖小学听了几位优秀老师的公开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课堂扎实高效,体现本真理念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本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得以体现。我们这次听得课是《东方之珠》。两位老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刻意去运用多媒体,没有过度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而是带领着孩子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和文本进行对话,并通过品词读句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两位老师的课有个共同的特点:扎实、高效。与其他公开课、观摩课相比,少了一些形式主义,少了一些表面的热闹和浮躁,从文本的解读到教学目标的确立,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到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的,都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而设计的,让人有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感觉,追求的是一种扎实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二、重视语言训练
首先,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条理性强。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小组来回答这个问题,xx读句子,xx来谈自己的理解,xx作补充,我来做总结……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读第一段)我画的词语是‘装饰’,因为…….”清晰、简明、大气。这种方式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引领,而非是仅仅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种语言表达时长期教师训练的结果。我觉得我应该有意识地把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入我的课堂。这种说话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
其次,在这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她们都有意识的渗透写作手法教学,把文章内容渗透到写作中,把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不仅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重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解读文本过程中她们还很注重从文本内容寻找听说读写的训练点,特别是注重了寻找进行说写训练的结合点。例如在教学《东方之珠》第二课时,教师设计了两处说的训练,分别让学生体会四字词语和比喻句的用法,学生在说话中迁移运用,举一反三,自然而然训练了表达。最后还设计了随文小练笔,让学生根据课文仿写,分别用上四字词语和比喻句,这种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和语文基本素养,这样的语言表达训练比较扎实。
每次出去听课学习我都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好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