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队伍建设

News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3009
  • 今天访问: 3616
  • 本月访问:40932
  • 上月访问:133088
  • 访问总数: 6221650
  • 会员总数: 314
  • 文章总数:5076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研教改>>队伍建设>>阅览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听课反思——余兆君

发布时间:2014/10/15 9:52:59 信息来源:王国顺 访问量:1003次  【打印】


《解决问题的策略》听课反思

秣陵中心小学    余兆君

10月14日上午,我有幸被派去参加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为主题的南京市苏教版新修订教材教学研讨会,活动中我分别听了四、五、六年级的三位名师所精心准备的3节课,受益匪浅。可能因为我现在执教的是六年级,所以在聆听了拉萨路小学的姜珊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我的感受更深刻,下面就是我此次听课的一些感受:

一、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强化他们的认知体验。今天的3节数学课,老师们都是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创设情境的。高从林老师执教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学校的兴趣小组购买象棋和围棋这一现实情境引入的,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很自然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姜珊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像往常的公开课一样去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而是直接揭示课题。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好,因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没有必要一定去创设一个情境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主要任务,已经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了。并且这节课直接揭题更适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需要把情境创设当体现“现代性”的时尚,不管需不需要都强制性的创设情境,这样反而失去了原本创设情境的初衷。

二、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知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苏教版教材的特点——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会使知识连贯。课中,姜老师在教学完例题后,向学生提问“我们之前还学过哪些用假设的策略解决的问题”,之后课件呈现计算两位数除法的教学过程、把接近整百或整十的数看作整百或整十数这样的实际问题,这样安排既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策略,真正的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

不仅如此,本节课的内容还关注通法,也就是关注学生的普通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例题中,教师根据大多数学生所呈现的方法来教学,而对于少部分学生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教师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而是更关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这一方法与本节课的假设策略的关系。再例如,在解决练习题时,题目中反应数量关系的条件是“1张桌子和4把椅子的总价是2700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更关注的是假设将1张桌子换成5把椅子,而不是将4把椅子换成 长桌子,因为前者是大多数学生都选择的方法,并且更为简单,更加适合学生。

三、让学生在解题中领会方法,在方法中感受策略

在听本节课之前,我一直对策略和方法的区别不是很理解。但在听完了本节课,在听了张仁进老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解读后,我明白了方法具有局限性,策略更具普遍性。本节课是用替换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假设的策略,将复杂的问题变的简单了,也可以说方法的方法就是策略。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向学生高位灌输,这样会让学生缺乏体验,而对学生采取“题海战术”这样总是在体验又会缺乏提升,而数学知识应该是慢慢体验,自觉习得的。听了张老师的分析后,我明白了策略是由以下过程形成的:1、偶遇策略;2、碰撞策略,主要是由教师来引导的;3、明晰策略,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唤起学生对所学的策略的记忆;4、在巩固练习中强化策略;5、在以后的练习中内化策略。而姜老师的这节课总体上是按照这个过程来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感悟策略,对所学习的知识印象会更为深刻,掌握的会更为牢固。

通过参加今天的活动,我深刻的明白了解决问题中对策略的获得,不是由外部输入,而是在内部萌生。策略的学习关键在于“悟”。因此,在对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更强调的是让学生感悟和体验,才能实现对于策略的“悟”和“在内部萌生”。

 

上一篇:《小数的意义》听课反思——方亮秀
下一篇:南京小学体育特色项目教学及大课间展示活动后的反思——张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