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杏坛论语

News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6848
  • 今天访问: 1948
  • 本月访问:79837
  • 上月访问:85358
  • 访问总数: 5334552
  • 会员总数: 313
  • 文章总数:4965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学校管理>>杏坛论语>>阅览文章

摭谈班主任之“义”

发布时间:2015/12/2 9:02:20 信息来源:严广富 访问量:2882次  【打印】


                                                                        摭谈班主任之“义” 
                                                              严广富

           魏书生说过:“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当班主任实在是吃了大亏!”的确如此,做教师不当班主任是一种遗憾;做了班主任,能够主动去研究班主任工作,能收获更多的充实和喜悦,这将是做教师的一大幸福!  
       本人曾任8年班主任工作,时时不忘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培根”打基础,知道对待学生要有情有义。老师们平日对学生“理晓天下,情动人心”,所谈最多的是“情”,但我总觉得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仅仅有爱心还不够,还应有“义”,“义”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桥梁。那么所谓“义”是什么?《说文解字》:义者,宜也,是合宜、应该的意思。“义”是儒家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义”具有善和美的内涵,指人性之善和品德之美。据此说班主任之“义”应该充满人性之善和品德之美。下面,我就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班主任之“义”是一种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表明羞恶之心是“义”的首位,“义”的规范作用是以羞恶的情感活动为基础,通过羞恶的情感体验及其心理活动来实现的。在孟子看来,羞恶之心本来就是善的表现。 
        一个班主任的“羞恶之心”应该表现在班级管理与自身素质上,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要有高于学生的管理手段,率领学生达到一个又一个既定的目标,走向成功的彼岸;在自身素质上要师德高尚、知识渊博,能引领孩子迈入知识的殿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反之,就是班主任的“不为”。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不为”是与其自身素质紧密相连的,也就是德艺是否双馨,其表现在不肯做事或不肯多做事,不肯用心地去做事或不理性地去做事。一个班主任应该是实践的思考者,思考的实践者。有些班主任虽然身居其职,却未能尽心尽职,不管班级管理好与不好,活动竞赛有无成绩,也不管班级的学生内心对荣誉的企盼(往往这些荣誉就能形成班集体强大的凝聚力,班主任在孩子们心目中就会有无比高大的形象),他都照样在一本正经地“履行着班主任的职责”,正因其“不为”,致使班级无规范、无活力,无特色,在各项竞赛评比中名落孙山。这样的“不为”就是羞恶之心的消极表现。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学习研究不断反思总结,将消极意义的“不为”转化为积极意义的“为”,这便是“义”了。
        当一个班主任违背“义”的时候能够表现出羞恶之心,正表明他对“义”的尊重和理解,就能激发自身自觉地改过迁善、发愤上进。一个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二、班主任之“义”是一种过程。
        汉代董仲舒说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理不计其功。”董仲舒的儒家“义利观”被古时君子们推崇备至,虽不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其追求人性从善从美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我们应取其精华。这里的“谊”就是“义”,指的是一种过程,“利”指的是结果。
        一个“有为”的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的从善从美”之“义”时就是一种过程,一种与学生共享人生体验达致美好愿景的过程,一种自我追求教育有道的人生过程。我想,一个有“羞恶之心”的班主任只注重“利”的结果而忘了“义”的过程是不行的,为人师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更有价值。这可以是乏累的过程,早出晚归,批不完的作业,谈不完的心;这可以是寂寞的过程,不知“超女KTV”,不知“福特蒙迪欧”,有的下班还要荷锄担水,夜晚孤灯不眠;这是没有长短之分的过程,短的可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朝闻道,夕死可矣”,长的可以几十年如一日,“教师是我光荣地选择”使之青春无悔,使之老当益壮,使之白发与红领巾共飞扬;这可以是幸福的过程,孩子是人间最美的天使,我们曾经也是孩子,我们现在是热爱生命、人生淡泊也辉煌、不断争取幸福的老师……
        “正其义”的过程中,再多的乏累、寂寞、辛酸、清苦、委屈、不公、牺牲都会让“有为”者忘却,他们谨记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对巧夺名利者来说,这样的班主任“为”而不争;对孩子来说,这样的老师令人铭记在心;对自己来说,他们“义道临天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有心的过程才有“义”,没原则没师德的过程则是无“义”。
        三、班主任之“义”是一种武器。
       “义”的繁体字是“義”。“義,从我从羊”。古汉字“我”指的是武器,“羊”是武器上的装饰。本人理解“义”的善美要靠“羊”之装饰,要靠“我”之维护和倡扬。班主任是肩负“培根”使命之人,那班主任之“义” 还应该是从善从美且要从真的武器,是发挥“我之智慧”的武器,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武器。
        学校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场所。在这个缓冲地带,班主任遇到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班级管理中也总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经验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这就要发挥“我之智慧”的武器,要靠“羊”之装饰的策略,合二为一就是“義”。请记住你是班级的管理者,是一方天地的领导者、耕耘者,是牵引学生从善从美从真的人,在孩子眼中是本事很大的人,学生永远是被管理者(学生的自主管理是班主任指导下的管理),你只有比学生高明,他们才服你。
        上海有一位万老师的《班主任兵法》值得一读,其“三十六计”策略是值得班主任借鉴的。例如班主任可以“抛砖引玉”,巡视教室卫生,一旦见到了纸屑,便当着学生的面,轻轻地捡起来放入纸篓里,以这种无声的“自抛”方式感染学生,以后在学生面前说教起来,更具效应。学生心里“只要求我们做,你怎么不做?”的逆反心理肯定会不攻自破。班主任可以“暗渡陈仓”,利用表面上的一个活泼形式,来达到实施某种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可以“瞒天过海”, “善意地欺骗”学生;班主任可以“远交近攻”,联系家长来做好学生的工作;班主任可以“擒贼擒王”,处理好小团体中领头人物;班主任可以“釜底抽薪”,时常观察和揣测学生的心理要害,抓住对方弱点进行攻击……
        班主任的策略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有形教育方式,不过,“义”是一种武器还在于无形胜有形的“剑气”,也就是浩然正气、人间正义。当班主任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能仗义疏财;当自己的亲戚或孩子在班上犯错误能大义灭亲;在社会上碰到不公道能为别人仗义执言;遇到坏人坏事能见义勇为;当学生遇到危险能义不容辞;遇到讥讽毁誉能义正辞严……这些正义之气必定以“义”生“情”,必定能镇住、感召、引领、化育学生,让他们对你口服心服。这才是班主任最神凝气重的武器。
        当我们每个班主任以自己的人格塑造人格,以自己的良知唤醒良知,以自己的智慧启迪智慧,以自己的正义催生正义时,我们就真在“培根”。天道酬勤,我真切地希望“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2007年10月

 

上一篇:育人故事7:刚上讲台的我(杜文琦)
下一篇:由抛秧而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