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队伍建设

News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3009
  • 今天访问: 3504
  • 本月访问:40820
  • 上月访问:133088
  • 访问总数: 6221538
  • 会员总数: 314
  • 文章总数:5076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研教改>>队伍建设>>阅览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听课反思——余兆君

发布时间:2015/5/14 8:29:32 信息来源:王国顺 访问量:851次  【打印】


《解决问题的策略》听课反思

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    余兆君

        本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本课的学习内容原本是六年级下册的内容,由于教材的重新整合,被编排在了五年级下册。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画图、列表、列举、替换和假设等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转化是一种常见的、及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变更为另一类已经解决的,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转化的关键是要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具体转化的方法。其实转化的策略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使用过,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本课教学设计中,两位老师都能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合、合作交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和加强其数学思想的培养。

        此次教研课是同课异构,两位老师有共同点:

        一、让学生产生困惑,唤起学生的方法

        两位教师的例题教学,都是让学生判断是否能一眼比较两个不规则图形的大小,让学生明白不能一眼就作出判断。紧接着教师提出“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产生疑惑,从而需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像这样的教学设计水到渠成,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转化的应用价值,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让学生放手操作,转化成规则

        在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策略的基础上,两位老师都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时,教师根据数学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设计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沿着问题拾级而上。

        三、进行对比,让学生产生转化的方法的简便

        两位老师在教学完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都让学生与之前所学习的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和思考之后,深刻的体会到转化方法的方便,也体会到了转化的策略的应用价值。

        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上除了有相通点外,也有各自的特征,下面是我在听完谢露老师课之后的一些想法:

        一、体验丰富

        谢老师在提出“在不改变面积大小的前提下,将这两个图形转化成更为简单的图形再进行比较”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不时地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在操作中有丰富的体验。

        二、探究深刻

        教师在出示完“练一练”的题目后,结合书上练习十六的第3题,让学生求草坪的面积。这样的安排不仅层次分明,习题的安排是有效的,并且充分的运用了书上的习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的感受更加的深刻。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能力,说明教师用心研究教材,挖掘了教材的用意,充分体现了教材的价值。

        三、数学思想的渗透

        教师在最后的自我评价环节,在提问“你觉得今天自己学的怎么样”后,送给学生一句话“希望同学们在数学中灵活的转化,在生活中快乐的转化!”。教师的安排,不仅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了联系,也将数学思想渗透在了平时的生活中,加强了数学与平时日常生活的联系。

        这次的校际会课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要加强自己对教材的钻研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体现在课堂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数学学科校际交流研讨活动听课反思——赵仁静
下一篇:《认识小数》听课反思——方亮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