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队伍建设

News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3009
  • 今天访问: 3573
  • 本月访问:40889
  • 上月访问:133088
  • 访问总数: 6221607
  • 会员总数: 314
  • 文章总数:5076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研教改>>队伍建设>>阅览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听课反思——方亮秀

发布时间:2015/5/8 10:17:54 信息来源:王国顺 访问量:1004次  【打印】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听课反思

秣陵小学  方亮秀

        5月7日,听了我校吴亚琼和翠屏山小学谢露两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感触颇深,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不一,向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课堂。下面以谢露老师执教的为例。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围绕这一理念,课始,谢老师就出示4.76÷2.4,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在计算除数是小数除法时,将其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强调转化过程中虽然被除数和除数变了,但商不变,从而自然地引入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这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策略,感受转化策略可以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从而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为后面新授课的教学做好的充分的铺垫。

        紧接着引入例题,导入新课。发现出示的两个不是规则的平面图形,不能一眼看出它们的面积大小,也不能计算出面积,让学生产生困惑。这时,老师适时的点拨“想想过去我们是怎样研究图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一语惊醒梦中人,生茅塞顿开,提出各种猜想:“数格子”、“将其转化成更简单的图形”,这些想法不正是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吗,这让学生对“转化的策略”产生了需要。

        针对这些猜想,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验证,老师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和讨论,一开始我还在想,这么长的时间讨论,教学任务能否完的成?事实证明我多虑了,正因为将充分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间才能充分的交流,思想才能聚集迸发出火花,才有后面精彩的汇报。加上老师动态PPT演示,让抽象的语言瞬间具体形象化,万千语言不如轻轻一转。

        学完新知后,教师并没有如常规的课堂教学那样,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而是组织学生回顾“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那些问题?”,但若单纯提问让学生回忆,可能不容易想起来。针对这一难点,谢老师将这已学知识汇集在一张“课前体验卡”上,这样课堂上的汇报交流就显得格外精彩,这样难点转变为了亮点。这一回顾,帮助学生把原先一些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点:“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有机地整合了起来,使学生看到了一个整体的数学知识链。新旧知识的梳理,不仅教会了学生数学学习要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还让他们更加领会了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转化——能帮助我们把新问题都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更方便我们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对上述新授环节教师适时进行小结,至此,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但更精彩的却在后面。谢老师的练习设计层层递进,通过第三次小组合作交流,将课堂引入高潮,为学生感悟、理解、运用“转化的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知识经验,体会“转化”的应用价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最后,谢老师很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让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使数学更加平易近人,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以致终身受益。

        总之,今天听完这两节课,我获益匪浅,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上一篇:“校长同展示、课改再升级”学习心得——黎令芳
下一篇:数学学科校际交流研讨活动听课反思——赵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