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研教改>>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4/4/25 11:50:52 信息来源:管婷婷 访问量:749次 【打印】
探寻圆之“源”,感悟一中同长
——五年级数学组精品课展示活动
2024年4月24日上午第三节课,孔紫涵老师在录播教室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认识》一课。
孔老师在这节课中,以四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感悟圆的概念、感受圆的特征。在任务一活动中,她以转动的摩天轮模型启发学生用直尺画圆,引导学生初步感悟“一中”和“同长”;在任务二活动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工具画圆,认识圆的关键要素,并引发学生思考:用不同的工具画圆和用圆规画圆,有什么相同之处?促使学生深度理解圆的数学本质;在任务三活动中,学生通过画、量、折、简单推理等活动,进一步明晰圆的特征;在任务四活动中,引导学生应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悟圆的概念和特征。
课后,赵娜老师代表五年级组分享了本节课的磨课感悟,赵老师从“圆是什么”、“学习难点”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说明。她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前概念中的“圆”实际是圆形,和圆的数学本质偏大较大,她认为圆的认识的教学应充分挖掘素材背后隐藏的数学属性,巧用素材,以凸显圆的数学本质,突破学习难点,其次,教学中引用“圆,一中同长也”,不仅能高度概括圆的本质,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接着,各年级组老师和实习老师针对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他们认为,本节课导入新颖,整节课都围绕“圆,一中同长也”组织教学,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画圆任务,学生对圆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比较深刻,如果教师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圆是什么,理解会更深刻。随后,管婷婷老师和方亮秀主任针对本节课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管老师指出:孔老师在教学上敢于尝试、突破自己舒适区的做法值得每位老师学习,她认为本节课亮点比较多,比如:重构教材,导入有趣,渗透“点动成线”数学理念等,建议增加“古人为什么创造圆”的知识,凸显圆的价值;方主任建议教师在评课时也要打破自己的舒适区,针对有教师提到需要通过测量得到半径和直径的数量关系这一想法,她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指出五年级学生是可以通过简单推理得到,她也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用自己语言表达圆是什么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圆的概念。
最后,沈校进行点评。首先,他指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认知半径,高质量的教研活动能拓宽我们的认知半径,他也指出:教师要把课想复杂,上简单。“把课想复杂”就是要好好备课,就本节课而言,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圆是什么;其次,他肯定了孔老师这节课很有特点,“用直尺画圆”这个活动直指“圆的概念”和“圆的特征”,而且四个学习任务条块清晰,同时,也指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教师的好大于学生的好,建议教师在常态课中重视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最后,他为本单元的教学支了两个“招”,供老师们参考。
(撰稿:赵娜 校对:方亮秀 审核:朱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