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5/5 18:02:30 信息来源:方亮秀 访问量:658次 【打印】
5月5日上午,立夏时节,秣陵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迎来了五一后的首次听评课活动,由戴玉春老师在一(4)班执教《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戴老师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读题-找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检验-口答。问题设计细致精准,由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找出条件和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吃了多少个桃可以怎样算?”,追问“这道算式表示什么含义?”、“数量关系式会说吗?”、“为什么要用减法?”,通过提问“结果对不对?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学习检验方法。在本节课中还能观察到学生小组合作井然有序,单位书写和回答问题的完整性。由此可见,戴老师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明确且严格,花费不少心思。
在备课组研讨活动中,方亮秀老师提出,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多提几位学生说一说,并且注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说一说,避免在一位同学说对后就戛然而止。薛舒引老师提出整节课中,学生对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口答内容和检验方法仍然掌握不到位,需要上一节补偿课。在课堂的最后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已逐渐分散,一是由于年龄特征,二是由于问题的设计不具有难度,可把最后一个解决问题改编如下:再栽4棵花就是35棵了,已经栽了多少棵?由此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胡蝶老师提出,学生对检验的方法不理解,学生没有错误素材的情况下,是否可以由教师出示错误,比如:27-4=23,27-5=21,由此明确既要检验计算的对错,也要检验条件的对错。最后,季卫平老师提出,最好能把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都写出来,并且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每次都是把一共分成了两部分,求的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听课的过程中,听课教师把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自己的设计默默对比,在研讨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可以得到最优设计方案。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中,教与研不可分割,相辅相成!教学,永远在路上!
(撰稿:薛舒引 校对:方亮秀 审核: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