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教学改革

News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2790
  • 今天访问: 450
  • 本月访问:110295
  • 上月访问:201516
  • 访问总数: 4897572
  • 会员总数: 313
  • 文章总数:4888

文章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研教改>>教学改革>>阅览文章

深度学习,从“经历”走向“经验”

发布时间:2021/12/2 20:11:40 信息来源:方亮秀 访问量:600次  【打印】


深度学习,从“经历”走向“经验”

——秣陵小学开展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专题研讨活动

12月1日上午,江宁区秣陵中小学开展了“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课时学习历程案的实践研究”专题研讨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学习评价,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活动围绕“表现性评价让学习历程可见”为主题展开,促进深度学习,从“经历”走向“经验”。本次活动分为上课,讲座和评课三个环节进行。

本次活动首先由秣陵中心小学李柱俊副校长、上坊新城小学施丽主任、秣陵中心小学方亮秀、管婷婷老师为我们带来了4节精彩的课例。李柱俊副校长执教《认识几分之一》,李老师将教材进行了重构,创设了几种素材供学生平均分,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突出“半个”与数学上二分之一的联系,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关联,唤醒了学生对于二分之一的生活联系。在学生理解透彻之后,教师出现了一个0到3的一个条形图,请学生感知二分之一的位置,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诊断。接着用长方形纸条代替面包,让学生创造出不同的几分之一,这一过程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融入其中,也为提炼“分子”、“分母”和“分数线”表示的含义做铺垫。最后,教师巧妙的将学生创造出的分数剪下与条形图融合,学生直观的感受出几分之一的分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进阶。

方亮秀老师执教《9加几》,方老师从本班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着手,让学生沉浸在争夺小红旗的情境中,学生从一个一个点着数、到接着数,再要求想“不数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动手将小红旗移到格子里面形成10,接着要求所有同学在学习单上移,而此刻的已经移不动了,需要学生从具象的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的圈画等方式表征,最后抽象到算式中的符号意识,学生的思维螺旋上升。

QQ图片20211202000546_副本.jpg

第二节课分别由施丽老师和管婷婷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施老师放手让学生从分理解题目中关键句“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通过列式、画示意图、列表以及画线段图等多种形式呈现。随后施老师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从正向思考、到倒退思考、再到隔着思考,一步步带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领域。课堂上,教师围绕“读一读”、“想一想、”“理一理”和“算一算”四个步骤有条不紊的展开。此外,教师关注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提到了对自己方法的修正,从而真正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管老师则给予学生列表、列算式、画图等方法的脚手架,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完成,整节课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贯穿始终,让学生深刻体会解决问题时需要先理解条件、理清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QQ图片20211202000552_副本.jpg

4FABB2852C44AE36CF112403907F45DF.jpg

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李柱俊副校长开展题为《常用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讲座。首先,李校从研究背景切入,以国家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依据,明确评价的方向,并提出需要寻求新的评价范式来进行补缺。他认为,表现性评价是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镶嵌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及教学策略的改进提供正确的思路。而表现性任务则是基于教学和评估之间的桥梁,因此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和运用一个好的表现性任务,对表现性评价课堂的实践是十分有价值的。紧接着,李校从表现性任务的特征及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两个方面展开交流。提出:设计一个好的表现性任务不是让学生在已经列好的选项中进行选择,而是在一些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中展现出自身的表现。基于这样的认识,表现性任务应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创设任务的情境性。指出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树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聚焦知识的本质性。明确学习过程要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3.体现思维的挑战性。4.保持探究的开放性。指出信息反馈可以让信息产生新的增量。因此,表现性任务要尽可能地呈现儿童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教师才能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学习力才能有进一步的提升。基于对表现性任务特征的了解,提出应对其进行开放性的思考,从三个方向简要介绍了表现性任务的主要来源,并以常规课堂中的学习任务为例展开交流,从而详细讲解该如何设计表现性任务。该环节李校以具体课例辅助理解,从以下四种类型:1.调查型 2.解释型 3.操作型 4.设计型切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QQ图片20211202000527.jpg


最后,江宁区教研室周善伟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评价和总结,周老师对四位老师的课基于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李老师的课重构了教材,同时也关注到不同版本教材的安排,对表现性评价的任务设计思考较为深入。方老师的课堂情境真实有效,让学生具身学习。而施老师的课堂同样在自己精心的设计之下,助力学生思维的提高。管老师的课堂由两个条件的关联想到多个条件的关联,通过多种表征方式的脚手架,助力思维成长。同时也给上课教师提出了中肯的评价与建议。同时,明确指出:要依据量规设定教学目标,再由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再而进行实际操作,最后通过“对话”来修正,这就是学生思维进阶的过程。在交流中,各位参会教师细心聆听、认真记录、思维打开、收获满满。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奏出数学教学更加动人的新乐章!

721149E29CE8CB533FB02EFA1C238DEF_副本.jpg

(供稿:王婧婧 孔紫涵)


 

上一篇:与书为伴,快乐成长——记秣陵小学二年级语文组童话阅读活动
下一篇:“温故复习”,明结构化教学之道 ——课题组成员线上聆听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陈静安教授专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