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研教改>>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9/4/29 12:09:07 信息来源:董兴华 访问量:636次 【打印】
程老师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初步认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理解角是有大小的。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研究“角是怎样变大变小”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拉开,合拢有关。教师教态自然亲切,不做作。在合适地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能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的培养。
程老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流畅,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各部分知识点的衔接自然、流畅。课堂上师生交流融洽,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时能对学生于新知会产生的错误认识作出正确的预设,并根据自己的思路重组了教学内容,上出了一堂非常个性化的课。
但是,因为没有在前面强调角的两条边要是直直,导致学生后面做题的时候容易混乱。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寻找角,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折角、画角,使学生对角的特点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发现了角的多种特征及表示方法。由于给予了学生一个自己去寻找、发现角的过程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提出了多种表示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的,非常具有创造性。因此,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效果。
在老师引导感知角的大小时,好像没讲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这里有没有必要提一下呢,从深层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