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研教改>>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18/11/8 15:23:52 信息来源:董兴华 访问量:1000次 【打印】
秣陵中心小学听课一得
时间 | 10.26 | 地点 | 晓庄滨河学校 | 授课人 | 何潇 | |
听课人 | 丁文静 | 授课内容 | 《清平乐 村居》 | |||
【片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我们已经学过的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生读。 师:(出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大家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村居》跟高鼎的《村居》有何不同呢? 2.师:这副情景看了,在作者心里感觉用一个字是—— 生齐说:醉。 师:无论是景还是人,都让人醉。尤其是充满童趣的一幕,最让作者高兴。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最喜。 师:他最喜的是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卧剥莲蓬”是怎样一副充满童趣的画面呢? 生1:边剥边和小鱼小虾玩。 生2:边剥边说,这个给爸爸,这个给妈妈,这个给我。 生3:一边扒着,一边甩退,踢到母鸡,母鸡追他,和母鸡捉迷藏呢。 生4:他剥着剥着,很顽皮,把籽扔河里喂鱼了。
| ||||||
【评析】 教学片段1中的亮点在于,何老师联系之前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比两首《村居》在格式上的区别,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宋词与古诗的区别。掌握了宋词也叫作“长短句”,辛弃疾的诗词集叫作《稼轩长短句》;词有词牌名,除了“清平乐”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词牌名,何老师带着学生回忆巩固,“如梦令”“天净沙”等。学生前后的学习产生了联系。 教学片段2中何老师用一个“醉”字,就把整首词串联了起来。醉的是景,醉的更是人。人中最令作者醉的还是小儿,从一个“最喜”得知。这样一步步的聚焦到点上,就聚焦到了品这个小儿的童趣了。那么怎么感悟小儿卧剥莲蓬中的童趣呢?何老师让学生们充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想象卧剥莲蓬中的童趣。于是就出现了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学生们想象的意境没有一个不让人感觉到那份天真无邪的童趣。在无形的想象中,我们也走陶醉在这意境中了。 何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比较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范读,学生反复配乐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感,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