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5/29 15:28:57 信息来源:唐君 访问量:459次 【打印】
潜心向学,方能问道远方。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引进教育教学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2024年5月29日,秣陵小学承办江宁区小学语文“语言实践型课堂”第十二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语文课堂中语言实践类型探索”。
上午第一节课,秣陵小学的赵爽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课文12《荷叶圆圆》。赵老师以实物荷叶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采用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图片、字理识字等多元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采用个别读、做动作读、小老师带读等多样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整节课,赵老师循循善诱,有效落实了教学重难点。
上午第二节课,秣陵小学的吴珍珍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吴老师先引导学生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聚焦文中的关键词句,结合动态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充分体会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紧接着,吴老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段落进行小练笔,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整节课,教学流程清晰连贯,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充分。
上午第三节课,秣陵小学的程晋燕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程老师引导学生聚焦课文中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关键句,从不同方面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从而学习作家冯骥才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接着指导学生用上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了活学活用。整节课,程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表达,让学生学有所得。
上午第四节课,翠屏山小学的陈小娟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陈老师以旧知导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杨氏子“甚聪惠”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结合注释,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进一步感悟杨氏子的人物形象。整节课,教学环节过渡自然、层层深入,教给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四节课后,秣陵小学的姚红主任做微讲座《聚焦语言实践,点亮语文课堂》。姚主任列举了语言实践活动中常见的几种类型:句段仿写、想象创写、辩论练习、角色对话以及情境说话,并结合今天呈现的四节课进行具体分析。姚主任指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最后,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宁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吴勇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吴特对语言实践活动进行了解读:语言实践活动指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经验来解决问题,听说读写都是语言实践活动。吴特还强调:教师对语言实践活动不能有误解,教师对语言实践的理解有多透彻,教学的张力就会有多大,教学过程中语言实践的训练就会有多稠密。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思维的碰撞永不停歇,相信求索路上,我们会带着思考和力量,在语文教育教学中遇见更美的自己。
(撰稿:唐君 校对:姚 红 审核:朱后云)
上一篇: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下一篇:解密儿童幽默,品味语言趣味——秣陵小学五年级语文组开展“循环卷入式单元整体备课2.0”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