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4/3 22:01:39 信息来源:张惠贤 访问量:739次 【打印】
教研领航促成长,凝心聚力拓新程。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已成必然。为了更好落实新课标理念,深化对“大概念”“大单元”的理解,2024年4月3日上午,秣陵小学德法组开展“循环卷入式单元整体备课2.0版”教研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德法组教研组长赵芹老师主持,沈俊校长、全体德法教师、各学科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南京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和课改核心组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赵芹老师介绍了本次集体备课的主要流程和备课人员分工。接着汇报活动的第一个流程——聚焦单元主题,提炼单元大概念。赵芹老师从教育主题分析、观照核心素养、教育主题的一体化思考、单元内容的编排、提炼单元大概念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此为基础,确立本单元的单元大概念为“感恩父母、弘扬家风”。
接着,由王一洺老师汇报第二个流程和第三个流程。第二个流程——以终为始,设计单元学习目标。王一洺老师进行了单元主题课标分解,将与之相关的教育主题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作为提炼大概念、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她指出,“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学习程度”是大单元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描述方式,也是课时教学目标的描述方式。第三个流程——建立关联,重构单元内容逻辑。王一洺老师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简单关联合并,将原本的九个学习板块重构为六个课时的内容,更有利于对教学的组织实施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随后,张惠贤主任汇报第四个流程——任务承载,创设学科实践活动。张主任根据“情境—角色—活动”三要素,创设了本单元大情境为:想象一下,有一天你要设计一个神奇的“家庭博物馆”。单元活动任务具体分为三个进阶任务,以第3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为例,设计了具体的课时学习环节。
最后,由朱后云校长汇报第五个流程——全程评价,促进核心素养形成。朱校提出,表现性评价是大概念视域下依托单元任务序列促进核心素养形成的必要手段。他将贯穿德法学习全程的表现性评价分为不同阶段——即起点评估、过程评估与拓展评估,并以本单元第二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第一课时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他指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增加课堂的活性,使不同的学生个体在学习中获得个性化的表达和成长。
沈俊校长充分肯定了德法学科组成员为之付出的努力,他进一步指出:1.向前走两步,比原地观望强。要去研究,要有依据,逻辑上要自洽;2.大单元要注重教育主题的一体化思考,把握前后关联与一致性。要始终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3.“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学习程度”的目标描述方式值得其他组学习;4.道法组在备课过程中呈现的评价方式值得借鉴。每个学科的评价都要避免冗繁,且具学科特点;5.还要进一步关注“大概念、核心素养、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如:上位与下位、显性与隐性、说到与做到、紧密与松散、统摄性与具体化。
本次德法组开展的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备课实践活动,探索了一条适合小学德法学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这次备课活动的精神,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和落实大单元教学。
(撰稿:王一洺 赵芹 校对:张惠贤 审核:朱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