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3/29 19:31:47 信息来源:管婷婷 访问量:668次 【打印】
由“点”及“面”,触摸分数的实质
——暨“小学数学课型与基本要求”二次培训
2023年3月29日上午第三节课,周宇珊老师在录播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
周老师首先通过“说一不二”的游戏揭示单位“1”的概念,接着让学生利用学具创造分数,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随后通过猜数游戏明确“什么是分数单位”,感悟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富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概念。
课后,王菲老师代表五年级组分享了本组的磨课历程和心得体会。分数的意义是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一次飞跃,在数次磨课历程中变动最大的在于课堂的导入,感受单位“1”。第一次试上时,周老师以动口不动手,动手不动口的游戏导入,然后画四分之一和创造分数。但是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基本的认识,所以导入的设计上与三年级的知识有些重复,环节画四分之一与创造分数上亦有重复,而且单位“1”的出示太晚,因此做了第一次的改动,把游戏改成魔方,目的在于利用魔方拆开来看和合起来看去感知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但是学生给出的反应不是很明朗,在单位“1”的认识上没什么太大帮助,通过多次研讨五年备课组决定,开门见山,还是利用“说一不二”的游戏导入,让学生用数字“1”来描述学具框中的物品,不管有多少数量,都用1来表示。这样让学生从感知“1”到丰富“1”的内涵,建立单位“1”的整体概念,让学生在具体和抽象的碰撞中,有效的突破本节课单位“1”的理解瓶颈。从总体来说,周老师的课可以说是两次建模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从点及面,触摸分数的本质。
接着,各年级组老师也对针对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程鑫老师提出:揭示单位“1”概念的过程是否可以融入到创造分数的环节,先分物体再揭示。分数单位也可以融入到创造分数环节里。何海燕老师提出:“取出”和“表示”这两个词是不是都可以用于描述分数的意义,课中需不需要一直纠正学生。黄晶老师提出:在数轴上找分数时,同一个点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这里可以让学自己思考,而不是老师直接出示。胡蝶老师提出:在数轴上表示和时可以让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分数单位。乔玺卉老师提出:关于单位“1”的概念可以进行深入讲解。另外整节课都在讲“分率”,但在练习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分量”,学生难以理解。设计是可以让“分量”的出现更自然、更水到渠成。分数单位的教学可以前提到创造分数的活动。
最后方亮秀老师提出:本节课是一节经过深度思考的课,关于在表述时选择“表示”还是“取出”,“取出”之所以不严谨是因为在后续学习了大于1的假分数后发现,在单位“1”中是取不出来超过平均分份数的量,所以用“表示”会更加严谨。另外,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时,使用分数墙可以说明白分数单位还可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分数值相等的分数,为后面的通分和约分做了铺垫。
评课结束之后,管婷婷老师给大家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型与基本要求——二次培训”。管老师带我们梳理了各类数学课型的基本要求,并希望各位数学教师将其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供稿人:郭雪瑶 校对:管婷婷 审核:方亮秀 )
上一篇:聚焦思维支点 凸显意义本质——暨“南京市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及指导意见”二次培训
下一篇:聚焦单元要素,展开深度学习 ——六语第四单元循环卷入式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