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3/22 15:01:00 信息来源:管婷婷 访问量:1431次 【打印】
在结构中关联,在思辨中明理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正比例与反比例”单元备课活动
3月22日上午第三节课,六年级备课组在录播教室开展“正比例与反比例”循环卷入式单元集体备课活动。思考如新芽般在细雨中悄然发生。
首先赵娜老师进行单元例题分析,她结合本单元的重难点以及实践经验,分析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本质——刻画某一现实背景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通过两次抽象,由具体到抽象,实现学生对“正比例的意义”由感性到理性认识。在例题设计中凸显新课标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几何直观。
结合赵娜老师对于单元重难点的分析,乔玺卉老师分析本单元种子课“正比例的意义”,她以三种不同类型的数据表格引入,找一找联系与区别,揭示并判断“相关联”的量。再以两个核心问题“什么量是不变的?”、“如何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以生活的正比例关系收尾。
赵婷老师从“判断正、反比例关系”、“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求未知量”、“正比例图像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分析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在综合运用时,赵老师结合图像重点分析易错点,弹簧长度从12厘米开始,因此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挂钩码的质量成正比。
最后方亮秀老师进行本单元的补充与建议,她首先提出两个问题,引发了组员老师们的讨论,“新授课‘认识正比例’是否要数形结合,让正比例意义走向深刻?”她提出可以进行单元进行重整将“正比例的意义”与“正比例的图像”整合为一节课,通过表格、图像、式子,分析相同与不同。对于“正比例图像要先描点,后连线,并且从0开始连线。”组内老师们认为可以从连续意义的量引入,例如路程与时间等。
本单元的内容是“函数思想”的渗透,为进入中学学习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打下基础。如何内化“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中不变量的区别”,需要老师们挖掘概念的本质,尝试在结构中关联,在思辨中明理。
(撰稿:管婷婷 校对:方亮秀 审核:朱后云)
上一篇:凝聚共识,汇聚众力——六数备课组循环卷入式集体备课活动
下一篇:凝聚教学智慧,深入算法本质—— 四数备课组“循环卷入式备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