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5/30 20:14:14 信息来源:方亮秀 访问量:685次 【打印】
2022年5月22日,暴雨忽至,却难以阻挡秣陵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带来的展示活动,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由胡蝶老师和一9班小朋友带来的展示课——《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二是全体数学教师针对该课时的研讨交流。
在上课环节中,胡蝶老师首先通过6道算式,带领学生复习相关联的知识,唤醒“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经验。紧接着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学习星”情境,引入新知学习,以“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得到学生生成的鲜活算式。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24+6可以怎样算”,以小棒为介质进行操作,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通过追问:这一捆是怎样来的?这十根是怎么来的?把操作的过程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深刻表象,再通过符号表征,把计算的过程数学化、抽象化,实现重点的突破。趁热打铁,让学生自主探究24+9的口算方法,深化探究算理的方法,获得经验。随后,比较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与之前学习的计算有什么不同,借此揭示课题。最后,以富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新知,提升能力。
在研讨环节中,首先由薛舒引老师简介一数备课组的磨课历程中的得与失,在试上前备课组从教材、学生和课堂三方面进行研究,获得学科知识的逻辑,生本>逻辑,确保课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三次试上中,感悟三点:1.教师应注重提问的层次性;2.操作≠经历;3.优化练习的层次性和整合性。然后,胡蝶老师简述上课过程中的得与失,孔紫涵老师对班级的纪律和常规训练提出肯定,指出未解决的问题可作为课后思考题,黄晶老师对胡蝶老师的课提出肯定,并提出意见,关注新知的重难点突破问题。董兴华老师提出作为练习课,本节课的练习量不充足。乔玺卉老师指出课堂教师语言的精准性和趣味性仍要提高,并提出要对每个环节有阶段性总结。王婧婧老师指出教师的部分课堂处理方法,打断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要提高对课堂氛围的把控。
最后,沈俊校长总结发言,指出以下几点:1.课堂需要倾听,需要掌声,需要教师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需要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以激励学生更自信的发言;2.本课时的训练量和完整性有待提升,在最后阶段可出示8道算式,可先带领学生完整说一说前4道的计算过程,再放手让学生完成后4道,借此达到“会口算”和“口算快”的目标;3.学习单和课件并非万能的,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才是重点,对意外出现的生成不必急于评价,可通过巧妙的语言避重就轻,引出自己需要的部分;4.要注重算法多样性的探究,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至此,本场活动圆满结束。
一次次的试上才有一点一点的感悟,才会引发教师的变化,只有教师自身发生变化,教学的效能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才能让教学在变中更精彩。
(撰稿:胡蝶 校对:薛舒引 审核:方亮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