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发布时间:2021/9/30 19:46:58 信息来源:方亮秀 访问量:1972次 【打印】
抬眼已是9月最后一天,在这秋意渐浓的日子里,秣陵小学沈校长为青年老师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让“我”的论文获一等奖》的讲座,在场的教师具身学习、沉浸其中,享受了一场学术的视听盛宴。
沈校长以自己发表或获奖的论文为例,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三个方面例谈如何撰写论文。
首先,沈校长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准确分析了写论文的心理和目的,期望老师们能自主将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做一个敏感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将教育经验提炼形成课题走向“研究性教学”,并常常自省反思,不断焕新。
接着,沈校长认为老师们的学习方式更多是存“在”于现场,指引大家要学会抽“离”于现场,将自己化身成为演员,以观众的视角重新凝视正在舞台上的自己,始终秉持超前的意识。一篇文章的出炉至少需要四个月的酝酿与打磨。沈校长以自己撰写文章的过程为例,让老师们看到了他从酝酿到收集、架构、填充、雕琢一系列具体的实施过程,以市区一等奖文章题目为例,让大家看看好文章的样子,又以文章的内容框架为例,细细分析了每个部分的处理方式。
最后,沈校长毫无保留地分享信息记录的整理分类方法,纸质、电子记录笔记的方法,以及文献参考网站等个人技能包。
讲座过程中,沈校长以有奖问答的方式与大家互动,创新的互动形式调动了现场的学习氛围,让大家的兴致愈发的浓。三位被抽中的老师们从文章题目、观点、结构、表达等方面切入谈了阅读沈校长所写文章之后的感受,并从自身出发反思了自己文章获不了“大奖”的原因。
如沈校长所说,最重要的论文“写”在课堂上,“写得好”的前提是“教得好”“读得多”和“会转化”,希望秣陵小学的老师们能汲取营养,将思想变成行动,将写作内化为自身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让文字折射出一种更好的、崭新的样态。
(供稿:方亮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