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16 0:00:00 信息来源:周发强 访问量:901次 【打印】
秣陵小学三年级学情调查报告
秣陵小学教科室 周发强
一、调查背景
为了比较深入地了解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探讨目前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以便有的放矢地改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更加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校环境。
2015年10月,我校教科室对本小学三年级的6个班级进行了学情调查,以此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学习风格。通过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小学生的认知倾向和思维类型以及影响学生学习快乐度的主要因素,以期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用友善用脑的教学策略方法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内容
调查所使用的调查工具为根据江宁区“友善用脑”总课题组提供的三份调查问卷修改的调查问卷,从认知倾向、思维类型、学习快乐度和学习成果四个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其中认知倾向和思维类型,既表现了学生先天遗传的因素,也反映了学生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学习快乐度则是从学生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学习的物理环境、课堂教学氛围和学习习惯、过程及结果6个维度反映学生的身体、智力和情感状况进行调查。学习成果则主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与认知倾向、思维类型以及学习快乐度之间的相关性。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在三年级共6个班进行。分别是三(1)班(47人)、三(2)班(46人)、三(3)班(48人)、三(4)班(47人)、三(5)班(46人)、三(6)班(46人),共计280人。
本次调查主要是上机操作,共回收电子有效问卷280份,调查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集中在小学三年级,调查问卷均由学生自行完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思维类型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般认为:人的思维类型分为分析型、总体把握型和均衡型。分析型的思维方式注重细节,善于一步一步地演绎归纳事物。总体把握型的思维倾向于全面、综合的了解掌握事物,关注事物的总体框架和主要脉络。均衡型思维则具备以上两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本次调查学生的思维类型如下:
思维类型 |
人数 |
比例 |
分析型思维人数 |
156 |
55.71% |
总体把握型 |
67 |
23.93% |
均衡思维型 |
57 |
20.36% |
总计 |
280 |
100% |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实验组分析型思维人数156人,总体把握型人数67人,均衡思维型人数57人,分别占比55.71%、23.93%和20.36%。总体把握型和均衡思维型的比例基本相当,分析型比例相对较高。
我们必须承认,思维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认识学生的思维型特征,才有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各种各样的能力。用千篇一律的尺子去衡量思维类型各不相同的学生,会把许多很有才能的学生排斥在应有的教育之外。针对不同思维类型的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潜能得以发展的教学。因此,我们应关注:
分析型思维人数与均衡型思维人数占总人数的76.07%。说明大多数学生更喜欢一步一步地演绎归纳事物的教学方法,我们的班主
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兼顾特殊学生的发展,遇到相应的问题可以先由他来解答,并让他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给其他学生以借鉴,从而多方面综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认知倾向测试结果与分析
认知倾向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之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关系极大,是教师必须了解和把握的学生的重要信息,也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主要依据。认知倾向分为听觉性、视觉型、动觉型和均衡型四种。视觉型的认知倾向更多的喜欢用眼睛看去感知事物,听觉型的认知倾向往往长于通过听和说来感知事物,动觉型的认知倾向则更习惯于在运动、行动和触摸中感知事物。认知方式没有明显倾向的,属于均衡型。认知倾向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个人不同的认知习惯和特征的表现。试题通过考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活动中的不同表现,测试学生的认知倾向性。调查结果如下:
认知倾向类型 |
人数 |
比例 |
听觉型 |
6 |
2.14% |
视觉型 |
8 |
2.86% |
动觉型 |
38 |
13.57% |
无明显倾向型 |
228 |
81.43% |
总计 |
280 |
100% |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听觉型人数6人,占2.14%,视觉型人数8人,占2.86%,动觉型人数38人,占13.57%,没有明显倾向型人数228人,占81.43%。
从调查结果看出,听觉型学生都最少,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不能“一言堂”,如果教师讲的多,课堂效率会很低。
没有明显认知倾向的学生最多,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方法应呈现多样化,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手段,调动孩子多种感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针对视觉型认知倾向较为明显的孩子,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多采用画面呈现的方式,如挂图、视频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光盘或ppt课件,以提高这些孩子的学习效率。
针对动觉型认知倾向的孩子,我们在课堂上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好动是他们的本性,不要绝对的制止他们在课堂上的“小动作”。可以因势利导,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有趣的操作实验活动、示范活动、表演活动和放松减压的课间活动,如画画思维导图、做做健脑操等。
(三)学习快乐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快乐是人在感受良好时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反应是在健康、安全、客观环境适宜的基础上,对事物感到满意的状态。学习快乐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环境、过程、结果感到满足的程度。本次活动从学生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学习的物理环境、课堂教学氛围和学习习惯、过程及结果6个维度进行调查,反映学生的身体、智力和情感状况,这六个维度分别涉及了学生学习的物质基础、学习的触发机制以及学习的习惯、过程和结果几个方面,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现实状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乐于学习的原因所在。
本次测试从学生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学习的物理环境、课堂教学氛围和学习习惯具体进行描述,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数据定量分析。结果如下:
I.快乐度测试统计分析表
快乐程度 |
人数 |
比例 |
非常快乐 |
81 |
28.93% |
比较快乐 |
187 |
66.78% |
不快乐 |
12 |
4.29% |
总计 |
280 |
100% |
快乐度 |
95.71% |
1.快乐度测试统计分析
调查显示:非常快乐的人数为81人,占比28.93%;比较快乐人数为187人,占66.78%;不快乐的学生数为12人,占比4.29%;快乐度为95.71%。快乐的人数占全班人数你的比重很大,说明班级学生的整体基础比较好,学习比较轻松,这为实施友善用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建议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深入挖掘不快乐的学生不快乐的具体项,切实有效地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降低学生不快乐的人数比例。
II.学习快乐度测试统计分析表
具体影响实验班学生学习快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从6个实验班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在六个维度方面学习快乐的学生人数及占总人数的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状况方面,学生的快乐度比例是最低的,在这个维度上学习快乐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09%。家庭状况部分的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学生的情感氛围三部分,可见,存在着家庭成员文化程度普遍低、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比较差的状况。但是,作为班主任,对家庭成员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学生,班主任应多关心、多指导,可以适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家庭状况对孩子学习影响重要性。
学习的物理环境、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社会交往状况次之,比较高的是学生的学习情感范围和学习习惯过程,由此可见,我校教师的素质比较高的。针对有个别维度快乐度偏离人数较多的现象,可建议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此方面进一步改善。
III.偏离情况统计表
维度 偏离 人数 |
个人 状况 |
家庭情况 |
社会交往 |
物理 环境 |
情感 氛围 |
学习习 惯过程 | |||||||||
健康 |
生活习惯 |
成员文化 |
经济状况 |
家庭教育 |
同学 |
教师 |
家长 |
家庭 |
学校 |
意志力 |
课堂氛围 |
师长关怀 |
学习习惯 |
教学方法 | |
一般偏离人数 |
24 |
52 |
37 |
31 |
52 |
17 |
34 |
14 |
35 |
76 |
31 |
54 |
21 |
54 |
45 |
严重偏离人数 |
9 |
18 |
85 |
10 |
5 |
5 |
19 |
4 |
4 |
4 |
6 |
7 |
4 |
7 |
11 |
从偏离情况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每项因素影响学生不快乐的数量,如,最严重的影响学生不快乐的因素是家庭情况中的成员文化,一般偏离37人,严重偏离85人,总计122人,占总人数的58.65%;其次是物理环境中的学校,一般偏离76人,严重偏离4人,总计80人,占总人数的38.46%;排在第三的是个人状况中生活习惯,一般偏离52人,严重偏离18人,占总人数的33.65%;……,这样的数据直接告诉我们,我们班学生对学校环境的满意度不高,这影响了很多同学的学习快乐度,同时,在影响学生学习快乐度的因素中,课堂氛围也占主要的地位,班级的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各种方式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用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尊重,并且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各方面提升孩子的快乐度,让孩子喜欢老师,从而喜欢这门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四)学习成绩与学习快乐度的相关性
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与学习快乐度成正函数关系。即大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快乐度高,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快乐度较低,可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快乐度,因为学习快乐了,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可能学好。
但是,我们还要认识到重要的两点:
1.成绩优秀的不一定是快乐的。
总体来说,成绩优秀的孩子由于主客观条件都比较优越,学得轻松,感觉都是快乐或比较快乐的。但有一些孩子却是例外的。这说明,在孩子成绩优异的表象下面,是孩子并不快乐的内心世界。建议老师及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使其在成绩优异的同时形成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人格。
2. 成绩一般甚至偏差的不一定是不快乐的。
一般来说,我们的主观想象是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相对落后的孩子得分较低,或者不会快乐。而调查的数据说明,这样的主观臆想是有较大偏差的。比如三(1)班的刘某某,他对学习没什么兴趣,作业拖拖拉拉,经常不能完成,学习比较吃力,老师教的也比较累,但他的感受却是快乐的。透过这些分数的表面,我们感觉到的是一颗积极向上的快乐的心。
四、反思与建议
(一)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首先是要了解学生,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特长、性格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是要严格要求学生,无论是表现好的还是差的学生,都应严格要求,对待成绩表现好的学生要一丝不苟,而对待表现和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耐心细致,付出更艰辛的劳动,只有对其严格要求,才能促使他们从后进转化为先进。
最后要公平对待学生,这点非常重要,对待学生必须是非分明,办事公正,实事求是,绝不可感情用事。抛弃一名后进生,对一个班级或一个学校可能只是几十分之一的损失,而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况且这样的区别对待,容易使两类学生都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和人格上的扭曲。关注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学生,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严谨态度对待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二)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做智慧型的教师,首先教学要有智慧,要用心在教学,会想很多办法去吸引学生、走进学生;其次,管理要有智慧,而每位老师,除了教师身份外,也是家长,生活当中的一些智慧也可以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教师智慧在于正确理解孩子。正确理解孩子,把孩子看成正在成长、正在变化的主体,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本,有爱心、细心、耐心、恒心,让教育有弹性、包容性和方法性,智慧就会不断生成。
教师面对的是多样化的学生,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学生,这就决定了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养成研究学生的习惯,善于寻找合适的途径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不仅要做一名有爱心的教师,更要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真切地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进而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和具体策略,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这样,教学活动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目标自然就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要善于反思,能够对自己的实践及实践发生于其中的背景进行分析,能够对教学情境做出评估并对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承担起责任,不盲从未经批判的实践和原则。教师成为自身工作实践的研究者和思想者,而不仅仅是贯彻者和执行者。既“通俗地说,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在践行友善用脑的旅途中,我们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我们一味埋头低行,必将会遇到更大的挫折,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不断的变化、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随之不断地变化、成长,让我们的教学方法能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的潜能。
(三)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根据学生的思维类型及特征、认知倾向以及学习快乐度的调查分析,应当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坚决杜绝教师的“一言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倡导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在知识的呈现上,应充分发挥现有多媒体设备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多感官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课余时间,还要充分发挥现有学生社团这一活动载体,开展益智类、健体类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次调查工作是一次实验性的学情调查,调查显示的学习情况,为我们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2015年11月